作者: 谢学敏
“真是没有想到,越来越多的保加利亚人要学习汉语,要了解中国!”这是在保加利亚的中国汉语教师和教师志愿者来这里之后最深切的感受之一。
随着今年9月份4位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到来,保加利亚的中国汉语教师人数增加到了6个。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了当地的汉语教学当中,与当地培养的汉语教师一道,共同支撑起保加利亚的汉语教学框架,给这里愿意学习汉语,渴望了解中国的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索非亚的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当中,刘琨老师要算是资历比较老的一位志愿者了,她来保加利亚已是第三个年头。说起在索非亚的汉语教学经历,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的刘琨感慨不已。她说:“看着索非亚第十八学校可爱的孩子们,感受着他们对了解中国的渴望,体味着他们对奥运会恢弘气势的赞叹神情,我太激动了!为自己是一位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感到自豪,为自己给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一点点贡献感到自豪!”
索非亚第18学校是保加利亚第一个开设中文选修课的学校,目前从8年级到12年级总共大约有100名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汉语。该校的优秀学生今年6月份还去中国参加了“汉语桥”比赛,获得欧洲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今年刚刚来到保加利亚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赵海霞和张纪艳就被分配到索非亚第十八学校。迥然相异的文化,孩子们的坦率,大胆的课堂提问,无不让她们感受到了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魅力。
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赵海霞老师说:“我一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就感觉到浑身都是力量。”张纪艳老师来自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是在读的二年级硕士研究生。为了能够更好地向外国的孩子们传授中国文化知识,临行前她认认真真地学会了剪纸、书法、打中国结、太极拳等功夫,丰富了课堂气氛。她说:“我要把中国厚重的文化介绍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了解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好客!”
佟萌老师是派来索非亚工作的唯一一位男老师。他一来就被分派到了保加利亚东北部多瑙河城市——鲁塞。那里不仅有一个几十人的武术学校,学生们学习中文的热情更是高涨。瓦西尔·列夫斯基学校从一年级起就设置中文课程,供学生选修。第一次有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来到这个城市,让这里的人们高兴得不亦乐乎。学校的保加利亚汉语教师每天与佟萌一起上课,耐心地给高年级同学讲解汉语语法。校方打算为佟萌老师每月出资210列弗(1.5列弗约合1美元),让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保加利亚语,还要为他提供更好的住宿条件。
说起在保加利亚的汉语教师,不能不说一说在索非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中心的孙永红老师和在保加利亚古都——大特尔诺沃大学的付丽老师。
出国工作之前,孙永红老师是吉林大学的对外汉语老师,为了献身海外的汉语教学事业,她毅然把上小学的儿子托付给丈夫一人,只身来到索非亚。由于索大和索非亚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很紧缺,整个暑假她几乎没有休息,担负起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任务。为了让孙永红安心工作,她的丈夫也参加了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考试,目前正准备赶赴保加利亚和妻子共同奋斗。
付丽老师来自哈尔滨学院,一到保加利亚山城大特尔诺沃的住处,就看到了冰箱里已为她准备好能够吃几天的蔬菜和食品,当地汉语教师的细心着实让她感动。想起前任教师的句句叮嘱,看到这里的人们对她的热情欢迎,她感觉到的是人们对中国古老文明的敬重。付丽老师平时很注重穿着,她说:“这个城市没有几个中国人,我的同事中有日本教师,有美国教师,我是唯一的中国教师。我不仅要让人们看到中国教师的水平,也要让人们看到中国妇女的风貌,看到东方女性的矜持和庄重。”
保第二大城市普罗夫迪夫的汉语课就要开课了,东部城市特尔戈维什特的保中友协也想开中国文化课……这里的中国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们不断被这些消息鼓舞着、激励着。他们常常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和网络联系着,交流着,感受着文化差异,相互勉励。他们默默地勤奋工作着,用平凡的劳动创建着功勋。
Публикациите, подписани от Яна Шишкова, ползват условията на
Криейтив Комънс лиценз.
Всички останали принадлежат на техните автори!